“以星火之力,助绿意燎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李秋韵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名称:李秋韵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愈发重视生态环境的的保护问题。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几个世纪以来饱受风沙侵袭,沙漠化进程严重。“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是当地防沙治沙人的坚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子们在报道中了解到民勤县的故事后成立了绿勤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每年暑假深入沙漠,投身于当地治沙工作中。

关键词:生态环境 民勤县 防沙治沙

一、背景情况

(一)实践基本信息

  实践时间:2022年7月5日——2022年7月17日

  实践地点: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腾格里沙漠

  实践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勤行团队

 
  邓庆哲

  (摄影:邓庆哲)

(二)实践地点介绍

  民勤地处于石羊河流域下游,南连武威,西邻金昌,北枕阿拉善右旗,东接阿拉善左旗;西、北、东三面环沙,在巴东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半包围中。全县面积约为1600万hm2,其中沙漠和盐碱滩地面积比例超过90%,绿洲面积仅有9%左右。由于降水稀少,风多沙大,植被稀疏,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因素,此地生态极为恶劣。

(三)实践目的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年夏天,由多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学以及其他高校成员组成的绿勤行高校联盟团队都会怀揣着共建绿洲的理想走进民勤县的腾格里沙漠,参与防风固沙治理,宣传一线治沙工作者的事迹。志愿者们响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积极学习着吴向荣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力求为祖国建立一道挡住风沙的绿色屏障。

(四)实践意义

  绿勤行团队历经7年,累计治沙46400m2,到2019年实现在沙漠直接植树造林,累计移栽锁阳、肉苁蓉和花棒毛条等植物3000m2。今年队员们历时12天累计种下20000株梭梭幼苗,为沙漠防风固沙做出显著贡献。

  在往届成员们的宣传号召下,绿勤行团队由14年的15人扩增到了平均每批次50人,“南航林”的植被愈发繁茂。同时,实践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校成员的参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助力民勤,不止固沙。在去年,团队结合疫情间兴起的线上带货热潮,以电商形式助力民勤瓜果销售,解决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的瓜果滞销困境,让当地农民辛勤培育出的蜜瓜得以卖出,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实践内容

  2014年的那个夏天,15个我校的学子怀揣着满腔热血来到这里,带来了草垛、麦草沙障,用14天的时间,铺下了1000平方米的麦草沙障,种下100公顷的护林。贫瘠的土里添下了年轻鲜活的生命,不再沉寂。他们离开的时候,带走了黄沙,留下了绿意。今年,是绿勤行实践活动的第9年,在领队的组织下,绿勤行第一批次46人团队集结在这里,我们将传承他们的精神,延续他们的故事,继续为这片沙漠增添新绿。

  队员们于7月5日下午抵达腾格里沙漠博龙基地,在管理员曾叔的带领下开展为期12天的沙漠植树之旅。实践团队被分为五个小队,五个小组按次序轮流值日,负责生火做饭等后勤工作,而其余队员则在曾叔的安排下,每日上工种树、浇水等。在博龙基地,队员们感受了原生态的沙漠生活。如何利用捡拾到的干柴、牛粪生火,如何利用有限的食材做出分量合适、滋味鲜美的饭菜以及如何应对不稳定的供电都是值日成员们面临的挑战。面对恶劣的条件和棘手的问题,南航学子们积极思考应对方案,向曾叔及往届队员请教经验,团队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最终得以顺利完成每日任务。

  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更科学地保证树苗的存活率,更高效地实现风沙治理一直是实践团队在不断探究的问题。沙漠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盐碱化严重,日照时间长,蒸发迅速等特点致使鲜少有植株能存活下来。只有梭梭、毛条、花棒、沙棘这样的沙漠植物才能勉强形成植被,它们不仅能固定沙土、阻挡风沙,还可以作为沙漠特产,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早期的团队采用直接挖坑种种子,用盆端水浇水的方式,但种子多数被老鼠刨出,剩下的种子也因错位的时令和恶劣环境而成活率堪忧。后来他们采用营养杯培育幼苗再移植、灌溉的方法,虽然使得幼苗成活率达到60%~70%,但方法过于繁琐,不适宜大量种植。

  今年我们采用了全新的种植思路——直接栽种冷冻苗,保持一定间距、沿直线开辟种植点之后可以直接用车拉水罐浇水。这样既保证了浇水的效率,又大大增加了梭梭苗的存活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12天内完成了200捆,也就是将近20000株梭梭幼苗的种植。令人欣喜的是,当我们于7月16日傍晚临走前跋涉沙丘观察时,近半数的梭梭幼苗已从枯黄中长出新芽,星星绿意点缀着茫茫大漠。绿化沙漠终于不只是我们的梦想,它是真真切切扎根在沙漠中的奇迹。

 
  祖铭悦,段昭君

  (摄影:祖铭悦(上),段昭君)

 
  袁子航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实践团还偶遇了10位怀揣同样理想深入沙漠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 (图源:袁子航)

  由于今年的种苗方式要求挖坑插苗相互配合且挖坑的几乎是男生,而上交大团队女生占比较大,因此第一天他们种苗的效率不是很高,多出的女生只能拿杆画直线或者拿苗四处找坑寻求合作。双方领队很快发现问题,于当晚进行协商沟通后拟定了两男生轮换挖坑加一女生插苗的小组合作模式,互助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的男女比例优势。在这次沟通后,种苗的场面和效率都改观不少——我们的速度从最初的一下午只能栽种20捆提升到一上午就能完成70捆,许多队员在完成手中的任务后还热情不减,主动分担他组的任务,更有甚者,展示了“咬定一锹不放手,苗不种完誓不休”的豪情!沙丘上的挥汗如雨密切合作也架起了我们与交大同学友谊的桥梁。结束一天辛勤的劳动后,队员们仍活力满满,拉上排球网,与交大的朋友们打起轻松愉悦的沙滩排球,大漠绝美的夕阳映照出少年们青春洋溢的身影。

  “沙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株苗、一棵树,而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绿林意识”。所以绿勤行团队要做的,除实地治沙外,还有广泛宣传。在植树的过程中,宣传组的技术人员们各尽其能,通过撰写文案、剪辑视频、做微信公众号推送、打造文创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宣传绿勤行团队、绿勤行文化以及防沙治沙精神,从而带动更多的人了解民勤,关注沙漠化问题,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到防沙治沙的工作中来。

三、实践总结

  “以星火之力,助绿意燎燎!”这是绿勤行的口号,更是绿勤行的初心。9年前,15位南航学子从报道上了解到这片荒芜人烟的大漠,他们怀着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的初心踏足此处。驻扎的10多天时间里,他们在绿化沙漠上所做的贡献是微薄的,但是他们成功地将这片沙漠带入人们的视野,号召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腾格里。在民勤,他们的付出赢得了老乡们的夸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星团队”、“江苏省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国最佳实践团队”……荣誉接踵而来,这支团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9年来,志愿者们不远万里从各地赶来,风雨无阻,前仆后继,他们怀揣着最纯粹的信念,用自己的双手捧起沙漠的希望,用汗水浇灌绿勤的梦想。五万多平方米的治沙面积,随风摇曳的“南航林”,都是南航学子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真实写照,彰显了南航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你们这几十个小孩子能做什么呢?”扎根沙漠长达16年的曾叔说起这段话时,眼睛总亮亮地望着这片沙漠,“我们希望的是你们来这里体验治沙生活后,能够大力宣传治沙工作,让全世界都意识到沙漠化问题需要解决。”曾叔的这番话恰与绿勤行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们的团队不可能长期驻扎在腾格里沙漠,但防沙治沙的责任将会永远伴随着我们。线下参与实践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将这些默默无闻为治沙事业奋斗的前辈们的事迹分享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沙漠化问题迫在眉睫,更加主动地投身到这项事业上来。我们传播的“星火之力”终将为沙漠带来“绿意燎燎”!

  今年,我们的实践项目入选了南航“过去、现在、未来”南航人“结伴前行”专项计划,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它意味着我们将收获更广阔的平台去弘扬绿勤行的精神;同时,这也是令人自豪的,因为在母校7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用行动践行着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彰显出属于南航人独有的精神面貌,向母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结伴前行,耕植沙漠的现在,展望绿意的未来!

  大漠的风抚平沙丘上一批批队员踩下的奋斗足迹,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绽放着新绿的梭梭幼苗。绿勤的脚步,永不停歇;绿洲的希望,生生不灭。经年之后,这些承载着治沙队员厚望的幼苗将连结成最坚实的屏障,于肆虐的风沙中守卫着这方来之不易的绿洲!

  参考文献:

  [1]李润文. 这群大学生在甘肃民勤治沙6年[N].中国青年网.2019.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7-27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志愿者到黔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分析盐碱地改良企业现状,曲园er在行动
  • 盐土农业拥有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和良好的生态改良效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盐碱地
  • 社会实践报告 07-27
  •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曲园在行动
  • 盐土农业拥有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和良好的生态改良效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盐碱地
  • 社会实践报告 07-27
  • 继承先烈遗志,谱写时代新篇
  • 对于党在一百年的历程中所有激励我们的红色精神,我们都要将其发扬和传承下去,让其更加牢固的成为我们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
  • 社会实践报告 07-27
  • 城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走进未来社区,助力共富样板
  • 红色基因永传承,革命精神绽光芒
  • 实现复兴梦想,就要传承革命精神。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发扬伟大革命精神
  • 社会实践报告 07-27
  •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革命精神永驻心中
  • 红色,是我们党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延续我党精神血脉,记录革命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坚守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
  • 社会实践报告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