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弘扬荆楚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高卓妤 来源:高卓妤
中南大学弘扬荆楚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一、关于旅游文化的介绍
旅游,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行为。经济是旅游得以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旅游虽然不以从事经济活动为目的,但却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为达到和实现他的目的,对旅游过程中的行、吃、住、游、购、娱各方面在经济上作必要的花费,而且社会也必须为这种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地相互影响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也可以说,旅游是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活动。发展旅游业,能够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把旅游活动说成是单纯的经济活动,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虽然也需要有物质条件的保障或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但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物质或经济的保障仅仅是条件,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旅游者来说,经济在旅游活动中起保障作用,仅仅是物质条件,而文化和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目的。
从旅游的功能来看,同样也具有文化性。一般认为,旅游的功能或作用有六个方面:即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文明、开启智慧、提高素质和强健体魄。其前五项都与文化有关,集中体现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功能。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同步的,没有旅游活动,也就不会产生旅游文化。或者说,旅游文化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旅游活动是旅游文化产生的前提。
但是,只有文化介入和沟通的旅游,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
从本质和功能上说, 旅游活动本身具有文化属性,从本质上说,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追求的是文化享受”,“旅游的主旨和内涵, 主要是文化”。因此,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给旅游文化做如下的定义: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
而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
首先,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要求助于原有的文化成果中那些合理而有益于发展自己的部分,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创造实践中。旅游文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必须根植于原有的学科基础之上。与旅游文化相关的学科很多,主要有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旅游文化正是吸收了这些学科的优秀成果,才使自己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血液和营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并使自己的机体更富于生命力。
其次,旅游文化具有创造性。旅游文化并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而是在传统文化和新兴学科结合上的种创造。对旅游文化来说,其它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经过设计、加工、组织后,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开发成新的旅游文化,形成专门的旅游产品供旅游
者享用。
再次,旅游文化具有服务性。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性。从旅游文化的内容来看,强调和突出这种服务性尤为重要。机场、车站、宾馆、市场等是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旅游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将获得一种独特的感染、熏陶和享受。旅游文化的这一特性,直接促使了现代旅游业的产生,也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竞争。
最后,旅游文化具有空间、时间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差异,旅游文化受其影响而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的特征。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正是为了体验异域流采纷呈的文化。同时,旅游文化还有较强的时间差异性,这一特点决定了旅游文化适应性强,稳定性差。不同时期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标准等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旅游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旅游才能吸引回头客,旅游文化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我国的旅游文化,是在继承了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工艺美术异彩纷呈有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之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必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努力挖掘、充分利用、发扬光大。
二、振兴乡村旅游的意义
(1)旅游振兴乡村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社会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足见对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就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的发展必然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只有在乡村实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居于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祛除乡村生活陋习,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真正使乡村成为山清水秀、天高云淡、风景如画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要弘扬乡土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 ,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整个乡村社会更加互助发展,乡邻和睦,乡风文明。
(2)旅游振兴乡村的必要性: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实的需要。与国外相比,我国乡村地区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乡村和
地区的就业压力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增收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农村建设需要与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互相配合,统筹规划。乡村旅游涉及农民等广大乡村居民的经济和生态利益,探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使之为旅游扶贫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通过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辅之以恰当的政府干预政策,将提高农、牧民和林区居民的收入,可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会促进城乡沟通、缩小城乡的经济差距和文化差距。乡村旅游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城乡关系提供一种有效的实现途径。       
三、旅游振兴乡村的可行性
我国农业在新时期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的传统的界定。旅游业和农业的产业结合度将大大提高,研究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拓展农业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包括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发展我国现代农业,需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特别是与观光休闲相结合,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到、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由此可见,在政府“三农”政策扶持下,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的新旅游形式被越来越多人青睐,已超越发改委《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制定的乡村旅游人数25亿人目标。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数已达到29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的58.0%。前瞻分析认为,由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2020年我国旅游业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我国旅游业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内生增长动力足,未来旅游额长期增长趋势不变。总的来看,疫情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乡村旅游市场影响较小
受疫情影响,许多景区都挂出了暂停营业的公示。然而乡村旅游市场却似乎并没有觉得难以为继,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还是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这些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农产品是无论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的生活刚需,所以在疫情的影响下,乡村依然可以依靠农业生产,获得持续稳定收入。
(2)产品的特性更符合疫情后游客需求
受疫情影响,人的外出需求被严重压抑,疫情过后,必然会行成一种反弹,户外的需求、自然的需求、运动的需求,将会激增,而乡村恰恰是满足这些需求的合适的目的地,亲近自然,农事体验.....最简单的活动满足最原始的心理需求。
(3)乡村旅游能快速恢复
疫情结束之后,周边短途游市场会将会是率先复苏的市场,而乡村旅游是周边游、短途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4)安全卫生是未来乡村旅游关注重点
一提到乡村,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绿色、生态、健康这样的字眼,但未来的乡村旅游需要更加关注卫生安全,旅游中的卫生安全主要是“食”与“住”的安全。
饮食安全方面, 杜绝来历不明的野味,经此一“疫”,旅游者的安全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因此旅游经营者在此方面更需要多下苦工,只有时时关注游客的需求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四、宁乡旅游优势
(1)宁乡人文,自然景点众多,已经成为首批17 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
具备强劲发展潜力。5A级景区花明楼,4A级景区关山古镇,红色旅游风景区刘少奇故居等。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备闲暇放松,研学旅游,红色调研等多种价值。目前知名度较小,影响范围较小,可承载更多的游客,仍有挖掘发展的空间。
(2)宁乡政府发展意识好,关注“文旅+”为宁乡高质量发展赋能。
宁乡市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挖潜增效为目标,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提效行动,全力建成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和省会人民首选休闲度假目的地,为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和有力的文旅支撑。着眼于把厚重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宁乡市聚焦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着力构建“主题旅游板块-核心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点”衔接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除此之外,宁乡市还大力发展乡村游,创新康养游、农业休闲游、研学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出了系列特色旅游线路。
(3)宁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构建完整科学产业链条,实现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宁乡市共有省级乡村旅游区(点)15家,年接待量达到70余万人次。2021年以来,宁乡市充分利用“旅游+”模式,推进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形成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4)宁乡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宁乡市重视红色旅游顶层设计,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开展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工作,将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助推红色旅游发展,在2021年宁乡市精心打造精品红色线路,发布“沐温泉瞻伟人”长潭红三角二日游、“追寻初心心宁之旅”红色文化休闲二日游、“恰同学少年”青年毛泽东游学路三日游,以及“日出韶山畅游红色故里”长潭红色精品三日游等四条长潭红色旅游线路。
(5)宁乡积极宣扬传统文化,人民文化,丰富旅游资源,拓宽旅游价值。
宁乡市瞄准国家、省“五个一”工程,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的文艺精品。精心打造现代花鼓戏《永远的叔衡》、舞台成品节目弹词表演唱《人间善德贵似金》、红色歌曲《英雄归来》、红色刊物《宁乡红色文化故事》等精品力作。同时在传统文化方面,做强以炭河里为代表的西周青铜文化,做活以南轩文化园为代表的南宋理学文化,做深地方非遗文化。着力实施“楚沩名品”“楚沩名匠”“楚沩民俗”发掘和保护工程,启动周氏双龙舞和麻山锣鼓的数字化保护工程。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14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观察乡村之貌 探索振兴之路
  •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8月3日至4日深入金寨县大湾村走访调研,亲身感受大湾村
  • 社会实践报告 08-14
  • 走进卢氏兴贤里,喜见脱贫新成就
  • 为深入了解卢氏县当地扶贫工作实施情况与成果,2022年8月9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春走基层,深入乡村探振兴”——河南豫西调研团
  • 社会实践报告 08-14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 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体悟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7月,南京工
  • 社会实践报告 08-14
  • 领略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 曾在人民日报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华民族正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 社会实践报告 08-14
  • 听万家故事,颂优良家风
  •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美好品德与文化传承至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说的好。从古代孟母三迁开始,就告诉人们优良的家风
  • 社会实践报告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