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方言文化,传承家乡记忆——山东大学(威海)2023寒假临沂方言调查

作者:”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
寻访方言文化,传承家乡记忆——山东大学(威海)2023寒假临沂方言调查
2023年1月10日,为了解临沂方言使用情况及相关保护措施,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成员薛彦前往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前屯村、西店子村、孟庄村三个自然村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
村委会成员孙女士、房先生明确表示目前在当地基层组织中,使用方言的场景要明显多于普通话。在超市、理发店、书店等公共场所,当地居民基本使用方言交流,方言应用场景较多,少数使用普通话的情景大多出现在与青少年或与外地人的沟通当中。然而,村委书记程书记提到当地方言保护并未得到有效重视,保护措施仅停留在悬挂横幅、广播推送,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调研地方言保护的缺失主要集中体现在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群体的身上。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流动越加频繁,相邻区域或跨区域之间的语言交流逐渐呈现出趋同现象。调研团成员薛彦在访谈中问及家长是否考虑过方言的保护问题,大部分家长表示没有考虑过或有过思考但并不认为这个问题足够引起重视,仅有少部分家长表示对方言的传承感到担忧。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许多青少年一直接受着“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教育,说方言往往被视为“土俗”、缺乏文化教养,因此他们更愿意学习使用普通话,却漠视了方言文化。其中既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也反映了当下成长环境下部分孩子对方言情感认同的欠缺。方言的保护绝非与推广普通话背道而驰。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应鼓励人们讲标准普通话的同时也保留地道的方言,用更加包容的语言态度看待普通话和方言的互补共荣关系。
调研地代表性民歌《沂蒙山小调》,展现着山东味儿又富有乡土气息,传递着沂蒙声音,讴歌了艰苦岁月里孕育的沂蒙精神,成为沂蒙大地的象征代表和文化财富。而若是失去了方言的基础与民俗的特色,这些艺术形式便失去了其宝贵的艺术特征与地方特色。方言对各地风俗的承载、历史的解读、文化的认同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语言的发展应该兼容并包,方言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团成员学习到方言文化背后所蕴涵的历史特色,感受到当地居民通过方言连结起来的认同归属,对临沂方言文化发展现状和保护传承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山东省整体方言文化发展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为团队后续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1-31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北师学子沂蒙行:追寻红色足迹,感悟老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