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有感——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何斌 来源:何斌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先烈的革命事迹中汲取智慧和能量,铭记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增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2022年6月中旬,西南石油大学石工院曙光党史学习实践团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活动号召,集体前往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了以“踏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在纪念馆探寻先烈事迹,深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明晰伟大的长征精神对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意义。
一、探寻先烈足迹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伟大的长征精神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不畏艰险地建设祖国。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听说过很多长征故事,如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翻越夹金山。这些故事中红军先烈们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但是,红军在毗邻成都的邛崃市的经历确很少为人所知。对于在成都上了三年大学的我们来说,听闻红军长征时还曾在成都周边有过作战经历,让我们对此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为了探寻红军在成都留下的长征足迹,我们来到了位于邛崃市高何镇的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始了这次探寻之旅。
6月14日的早晨,我们坐着大巴翻过蜿蜒的山路,来到了位于邛崃天台山脚下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心中的崇敬之情顿时油然而生。在展馆的脚下,雕刻着一幅幅石刻浮雕,这些浮雕生动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高何,在此建立根据地,与敌人作战的景象。在这些浮雕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面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的墙壁,这些名字都是高河当地参加红军的先辈们留下的,距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当1936年2月红军红军战略转移出邛境时,有963名邛崃儿女随军北上。其中,高何多达403人。这些先辈们为了打倒黑暗的吃人的旧社会,为了不再受地主土豪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敲诈,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新社会,他们毅然决然抛家舍业加入了红军,跟随着红军一路北上,踏上一段异常艰辛,充满着战斗与牺牲的征途。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先烈,正是他们不惧牺牲,不惧困苦的革命精神,我们才能打倒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打破万恶的旧社会,建立起属于人民的新中国。
走过浮雕,我们来到了长征纪念馆的正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前由徐向前元帅题的七个大字——红军长征纪念馆。这七个大字篆刻在竖立的石板上,象征着红军永不言败的长征精神。据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原址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建立的石塔寺苏维埃政府。三十年代初,邛大蒲党支部根据省委指示,在川西长期革命斗争和上川南农民武装暴动的基础上,通过组建抗捐队伍武装游击,建立特区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等方式,引导人民共同创建以邛崃为核心,向蒲(江)、大(邑)、名(山)、崇(庆)、芦(山)、丹(棱)、洪(雅)、新(津)等上川南各县山丘地区辐射的邛大苏区。面对四川军阀反革命的围剿,邛大党领导游击队伍和革命群众,保持旺盛的斗志,给敌军以有力的还击。达到了“扰乱敌人后方,牵制部分兵力,打乱军阀部队围攻通南巴苏区的部署,配合川北红军作战”的预定目的;又开辟了广阔的红色区域,并为西征红军南下转战川西,帮助建立川康边苏区,准备了条件。1935年冬,西征南下的红四方面军转战川康边,又在原邛大特区的辖域,通过组建红军游击武装,建立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引导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扩红、备战、筹粮等工作,红军在高何就建立了一个区苏维埃,四个乡苏维埃;组建了不脱产的红军游击武装。 为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成都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邛崃地方党组织有效建立与扩建,武装斗争有效开展,先后两次建立苏维埃政权,并有效开展土地革命的闪光历史,借助尚存的区苏维埃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亭,筹建的纪念馆和现代雕塑,建立了现有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分为陈列馆活动区、文物保护区和红军石刻碑林展示区。在陈列馆活动区,建有800平米陈列馆、1300平米升旗广场和《悲歌与壮举》红军石刻浮雕纪念碑。纪念馆内珍藏了当时红军使用过的很多物品。包括书籍、军号、大刀、水壶、碗等等。 陈列馆展厅左右的两个展柜,分别排列在展厅正中,这两个玻璃钢展柜,一个陈列着精心制作的区域沙盘,一个有序排列着300余件历史文献、资料、图表和100多件实物。同时,展馆还将革命先烈的事迹以巨幅展板的形式,影印在厅内的立柱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些文物与展板的丰富内容,形象直观地再现了红军的光辉足迹。
展馆大厅里,墙壁上画了奋勇冲锋的红军战士们跟随号角出征。再往前走,是长征时期的路线图和作战计划图,走廊里展现了红军长征经过邛崃的过程、路线、经过。展厅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红军在邛崃发行的新华日报和向当地百姓宣传红军政策的宣传报,红军作战使用的枪支、大刀和手榴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当时根据地的生活用品。纪念馆的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说道:“长征胜利的背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展厅陈列的生活用品中就有拉送物资的地板车和运输粮食的竹筐,就是凭借这些简单的工具,淳朴的人民群众默默为红军提供物资,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生活保障。”展区里还存放了当时红军战士们曾经使用过的水壶、烟斗、怀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沓在邛崃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姓名录,无数战士的身影展现在我们面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言一遍遍出现在画面上,无私、无畏、无惧是红军们的真实写照。
二、感悟长征精神
展馆陈列的展品中有很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馆中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展品就是用于拉送物资的地板车和运输粮食的竹筐,这些都是当年邛崃的父老乡亲运输红军物资的工具,就如讲解员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红军的鼎力支持,红军才能战胜敌人。我们心中由此泛起了疑问:为什么邛崃的父老乡亲会这么支持红军?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请教纪念馆的高馆长,我们才知道人民群众支持红军的原因,高馆长跟我们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邛崃地区由于地处山区,耕地稀少,百姓在地主恶霸和贪官污吏的压迫下苦不堪言。红军来到邛崃之后,打土豪,分田地,让每家每户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红军利用战斗间隙,派出宣传队,在原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的要道、桥梁、山岩、石壁,以及街面、村寨的墙壁上,刷写与錾刻标语、张贴油印传单与革命口号。红军之中,无论干部还是战士,一遇群众,就以交谈、询问、拉家常,以及教唱革命歌曲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百姓们苦于地主豪绅的压迫久已,当他们遇到纪律严明,人民至上的红军,听闻有能够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的社会的可能性,为了保卫现有的革命成果和实现未来的远大目标,他们自然就会自发地帮助红军,加入红军,把红军当做他们的亲人对待,红军也正因此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我党也正是凭借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命运去拼搏抗争的信条才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爱戴,才能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属于人民大众的新中国。
通过这次探寻红军足迹之旅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颇深,时至今日,红军先烈们的长征精神仍然对于如今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身为祖国的年轻人,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从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中学到三点:
1、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党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十年就能建立新中国,能够把中国建设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历史上无论是抗日战争时的军民一心共抗倭寇,还是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亦或是建国前三十年工业的从无到有,还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大胆创新,无不告诉我们群众们的力量有多大,有多重要。如今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铭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坚持人民至上
红军先辈们之所以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因为他们牢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他们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普罗大众的支持,才能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如今,我们应该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支持,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3、我们要学习大无畏的长征精神
几十年前,先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红军先烈们在长征途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在极度恶劣,群敌环伺的情况下依然敢于战天斗地的革命乐观精神值得当代的我们学习。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发扬长征精神,面对遇到的问题要不怕困难,用于去解决难题。
身为海油的学子,面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难题,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去攻克难题,去探索广阔的蓝色国土,为祖国的能源强国战略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9-03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万众齐心同心抗疫
  • 万众齐心同心抗疫
  •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瀚博进行防疫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种畜结合,牛转乾坤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赴宁夏固原草地资源可持续性管理调研团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感悟收获
  • 共同富裕作为国家的重要课题,在十四大来临之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从浙江共同富裕得到启示,进而向全国各省推进,会有重要意义。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
  • 迈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 迈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 为期六天的围绕“探寻浙江省创新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我所在的团体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追寻习近平
  • 社会实践报告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