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纳锦”社会实践团队关于“三闾刺绣”文化的调研报告

作者:张芷雯 刘亦玙 李诗敏 颜聪 刘郭钰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穿花纳锦“社会实践团队

为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闾刺绣”在当地的宣传现状,明确以“三闾刺绣”带动市民经济的适宜方向,华中农业大学赴宜昌市秭归县“穿花纳锦”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至7月10日在秭归县多处商业区及居民活动中心以偶遇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为期两天的问卷调查活动。

该项问卷调查活动的调查对象半数为中青年,另有半数老年及少年儿童群体,样本年龄段范围较为全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项调查的科学性与结果的准确性。“穿花纳锦”实践团队于7月10日晚完成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在对于“三闾刺绣”文化及广义刺绣文化了解程度的问题上,“穿花纳锦”实践团队发现有70%以上的调查对象了解广义上的刺绣文化,但仅有4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三闾刺绣”,了解“三闾刺绣”的人数更是不及10%。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使用过刺绣产品,但使用过“三闾刺绣”产品的人数却仅有四分之一。调查数据还显示,当地居民更加关注“三闾刺绣”产品的美观程度和文化底蕴。实践团队负责人张芷雯谈到:“对于一个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县城,市民对其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偏低,相关文化产品的持有率也有待提升。但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件好事,有不足才需要提升,持有率低才更能突出产品的新鲜感,而为产品镶嵌上厚重的历史元素,做出符合当地艺术审美特点的产品设计也正是我们团队一贯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带来的改变才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三闾刺绣”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调查结果表示,在调查对象中有17%的人群自身或者家人朋友正在学习“三闾刺绣”技艺,接近了解“三闾刺绣”人群的二分之一,体现出“少而精”的数据特点。
距离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下发《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已有五年时间,秭归县“三闾刺绣”这项非遗文化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对象。根据“穿花纳锦”实践团队的调查结果,截至目前已有11%的居民是该项政策的受益者,通过政府对“三闾刺绣”产业的扶持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成功获得新的家庭收入,解决贫困问题。结果还显示,有45%的居民不知道“三闾刺绣”产业为当地脱贫致富发挥的作用。
对于“三闾刺绣”文化宣传的问题,调查结果数据十分可观,数据显示有66%的居民愿意本人或介绍亲友参加“三闾刺绣”文化讲座,有56%的居民愿意参加“三闾刺绣”体验营活动。在该项对于文化推广可能出现的问题上,35%的居民主观认为是因为该种刺绣知名度太低,而36%的居民认为目前掌握“三闾刺绣”技艺的人太少。
“穿花纳锦”实践团队表明,该项问卷调查还设置了开放性问题供调查对象自由填写,居民对于推广“三闾刺绣”文化的新方式新方法积极出谋划策,各抒己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复兴绝不是三天两日的事情,需要在一段漫长的时间内不断地积累与奋斗。“穿花纳锦”实践团队表示,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做到问心无愧,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1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穿花纳锦”社会实践团队关于“三闾刺绣”文化的
  • 行绿色长征路,争做环保宣传标兵
  • 行绿色长征路,争做环保宣传标兵
  •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碧水杭城韵,绿色长征行”生态文明宣讲团赴桂林活动期间积极参与教育科普活动。
  • 社会实践报告 07-10
  • 寻红色记忆,助乡村振兴——池州学院赴宋冲村三下
  • 寻红色记忆,助乡村振兴—池州学院赴宋冲村三下乡
  • 支教的“我”遇到另一个“我”
  • 支教的“我”遇到另一个“我”
  • 癸卯年的盛夏,在绿水与青山之间,在蓝天与白云之下,在恩施自治州的望坪村希望小学里,我作为支教的小老师,遇到了一个和我同名同
  • 社会实践报告 07-09
  • 筑梦基层,赋能乡村振兴
  • 筑梦基层,赋能乡村振兴
  • “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七月伊始,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体悟基层,向阳生长”
  • 社会实践报告 07-09
  • 走进巢湖柳南村:实地考察乡村振兴战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