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千年水乡悠然韵,百世青田故园情

作者:李嘉悦 来源:李嘉悦
3月1日电(通讯员 李嘉悦)2024年1月23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露采青年“青田”行小纵队的学生们来到了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西北部的青田村,并且围绕着“青田村如何成为乡村建设优秀范例”这一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在保留了“玉带环村,九龙吐珠”传统格局的静谧村落中,踏上承载着历史的千石长街,走进保存完好、传统古朴的私塾酒亭。经由杨厚基所长的讲解,同学们透过青石灰瓦,在乡村的宁静美好中感受着其中岁月的沉淀,文化的传承。 
图为保存完好的旧时建筑及千石长街。通讯员 李嘉悦 供图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青田村的乡建历程,学生们还前往了村里的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展览馆中所介绍的“青田范式”学术理论,正是青田村八年来乡村建设、保育工作的概括总结。细细阅读馆内的资料,学生们对于青田村的乡建实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
图为杨厚基所长在展览馆中向学生们进行讲解介绍有关青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青田范式“理念。通讯员 李嘉悦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龙母诞”、”烧奔塔“等青田村内的传统文化活动。青田村所实行的”艺术乡建“提倡保育、活化乡村传统文化,在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及各方组织的努力下,这些传统文化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每年在青田村如期开展活动。这一做法不仅调动起村民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吸引更多人了解、参与青田村的传统文化活动,一同体会百年前传统文化的魅力。展览馆墙上的一帧帧被定格住的精彩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文化的魅力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初步了解了青田村基本情况后,学生们又前往村民家,对村民刘瑞庆进行了重点访谈。作为一路见证青田开展乡建的本地人,面对前来拜访求问的学生们,瑞叔与大家围坐一桌,将他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细细听着瑞叔对青田乡建的见解,学生们深有体会,一句“没有变化就是青田最大的变化”引起了大家内心的共鸣。 
图为刘宝庆先生接受学生们的采访
走在青田村中,视野中皆是被郁郁葱葱的枝叶装饰着的斑驳砖瓦,紧密排布的滴水檐房间是纵横交错的窄街冷巷,连接着邻里街坊的人情冷暖。苍翠的古树年复一年,屹立在原处,与修旧如旧的蚕房书舍、长街前的大片荷塘、村口不远的青青稻田、亩亩鱼塘,绘成整幅岭南水墨画。 

都说风景如画,故乡的风景更是无可比拟。正是这份故乡情怀,村里人不愿村子被商业化、产业化,在了解、理解了渠岩老师的想法后,更支持渠岩老师所提出的“艺术乡建”理念,用传统艺术、人文艺术守护青田村原有的古村底蕴。基金会与研究院携同艺术家们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青田村进行保育、活化工作,青田村看似毫无变化,其实它的改变已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深入其中。将街巷中部分古屋外部修复、内部活化,设计为民宿,给予前来旅游、学习的客人当地原有的乡村体验;建设青田艺术区,开展艺术展览,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村落的精神底蕴;推动青田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承并弘扬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八年的乡建工作,不仅使青田村原来的古村面貌一直保存至今,还提高了青田村的知名度,成为优秀乡建范例,更提升了村民总体素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中更有文化认同感。
图为学生们在青藜书舍前合照。通讯员 李嘉悦 供图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学生们对于“乡村振兴”这一国家着手推进的重要任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只有真正地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才能体会到乡情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乡村,于中国而言,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不仅仅是国家聚落最原始的体现,更是国家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在如今更迭飞速的时代,改变似乎即在一朝一夕,若对乡村保护不当,致其逐渐没落,乡村体系不复存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将失去它的根基,又谈何文化传承、文明发扬?保护乡村,维护乡村面貌不可少,更重要的是其内在蕴藏着的精神文化财富。乡村以人为中心,将人留在乡村,乡村才会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才会继续充满活力地保留下去,不被岁月湮没。立足于青田村乡建工作成功提出了“青田范式”的理论支撑,为人们拓展了新的乡村振兴道路,保育乡村,还原乡村最初的模样,守护人们心中的那处故乡。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3-01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千年水乡悠然韵,百世青田故园情
  • 2024年1月23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露采青年“青田”行小纵队的学生们来到了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西北部的青田村
  • 社会实践报告 03-01
  • “守护围城,保护海洋”——镇海卫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一群师生到龙海区隆教乡镇海村,发起镇海卫装置艺术工作坊,他们将空间装置艺术与镇海村
  • 社会实践报告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