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传古韵,乡音动乡情

作者:山东大学初桂萱 来源:“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
方言传古韵,乡音动乡情
   “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聚焦于方言保护与发展现状,在济南、威海、潍坊、枣庄、菏泽、临沂、济宁、淄博、日照、滨州十地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并结合线上的问卷数据分析,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方言使用情况和相关保护措施,探求不同群体方言情感与认同,致力于在调研中了解方言发展现状,在实践中保护方言非遗文化,提高方言群体影响力,加强方言文化认同感,留下更多亲切隽永的乡音。
活动前期,调研组深入阅读相关文献,包括各地县志以及方言学专业书籍等等,深入了解了当地方言文化特色和其他传承方式如戏曲等等,根据地区特色与专业调查方法制定了各自的调研大纲。问卷组制作了线上问卷,通过微信、QQ等不同平台收集了不同地区、年龄段的人关于方言的使用与保护问题的观点。宣传组创立了“怀我好音,音动乡情”公众号,并发布了公众号发刊词,获得了200+的阅读量。
活动中期,调研组的十个调研小组分别在各地区展开了线上+线下”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成员进行了街头随机采访和与相关部门、人员的访谈,对所在地区方言的保护及传承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如威海调研组以返乡大学生为访谈对象,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当今青年一代对方言的认知与态度;滨州调研团联系了当地语保爱好者进行访谈,以全新的角度展现了普通人能为家乡的语保工作做些什么;济宁调研团采访了不同职业的从业者,旨在探究职业对方言使用情况的影响。此外,大部分调研团成员都与当地的基层机构进行了访谈,对当地基层方言的使用情况以及保护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调研完成后,调研组整理了调研的视频、音频资料,撰写了调研报告和活动写实记录。问卷组持续进行问卷收集,并随后进行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对调研成果进行了总结。由于地区的不同,方言保护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方言保护情况良好,有专门的机构对方言进行采集与整理,但也有地区存在方言管理机构缺失、方言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另外,有部分调研团成员从年龄入手,发现儿童一代对方言的掌握情况较差,推测原因一是学校的方言教育存在问题,对于方言的态度就是简单的一刀切,并没有注意方言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二是社会层面上普遍对方言存在偏见,认为方言“土”“上不来台面”,所以在培养下一代的时候选择使用普通话。有部分调研团成员则是以城乡为切入口,发现城镇中方言的使用人数远远小于乡村人数,并分析得出这是由于城镇外来人口多,方言受到的干扰更多,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缘故。对于以上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区域性的问题,调研团成员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包括通过官方渠道反映方言保护的地方性架构问题、通过流媒体平台进行方言的宣传科普、树立“方言IP”为当地旅游产业赋能、在商场等区域设置方言墙增加曝光率以及中小学增加方言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等等。
活动后期,宣传组对调研成果进行整理与剪辑,形成完整的社会实践纪录片,在抖音、bilibili等平台发布,展示大学生对山东方言保护的思考;同时还在在公众号上和搜狐网刊登各地的活动写实记录,获得了一定的关注量;向今日大学生网等等网站投稿发表活动写实记录,真实地展现了社会实践的过程,引导受众关注方言传承问题。针对调研阶段发现的组织架构问题,调研团也通过“县长信箱”等等方式解决,切实做到了“为家乡方言保护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致力于挖掘方言背后的历史文化传承,唤醒现代人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从身边出发,关注“推行普通话”大趋势下的山东方言使用与保护现状,以大学生的视角审视方言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办法。“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队开展的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人们认识到方言的文化价值与重要性,更是在为山东方言的传承发展谋求新的出路,寻找新的转机。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18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循汲知新语,寻迹思非遗"——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