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底线,增进乡村振兴

作者:杨悦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乡村振兴

                                       ——关于同大镇社会救助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在当前农村问题是我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社会救助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民生、紧紧联系着群众的心,是基层高效建设、乡村稳定振兴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再稳固拓宽国家脱贫攻坚成果连同推进乡村振兴高效率对接的过程中,社会救助发挥着兜底保障和解决绝对贫困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本文是关于社会救助制度在农村基层困难群众中间具体实施情况的调研看法。社会救助是一项国家和社会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发展的天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增进乡村振兴长稳发展的基本制度。通过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围绕“线上+线下·双重助力”、“前期+后期·双向联动”、“数字+救助·双线并行”的形式,走进同大镇困难群体真实的生活,探寻现行的社会救助应该怎样开展,怎样帮助居民追求幸福生活,探寻当今社会乡村振兴具体实现状态,并进一步促进青年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促进青年学生融入社会化大课堂。
关键词:社会救助 三下乡社会实践 农村困难群众 乡村振兴 青年学生
作者:杨悦
团队名称: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同大镇共建社会救助体系,行动保障根本民生实践团队
指导教师:冀祥麟(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团队成员:杨悦 许慧 姚希 杨梦蕊 严月月 余晴 周婷 张梦香 尹传兴
     当前农村问题是我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发展阶段都会存在弱势群体,那么社会救助这个话题也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存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助力特殊困难群体与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带来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十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2014年2月21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出台,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在中国发展的新时代,社会救助如何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如何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社会治理的一个新命题。[1][2]

一、活动背景及其指导思想
(一)活动背景
社会救助更多反映了一种积极的救困助贫措施,作为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因此,政府的责任而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特殊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脆弱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
所谓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是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维护困难群体的基本权利(生存权),这是当前学界和实务部门面临的首要任务。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关键在于法律制度建设,即在我国建立完整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而社会救助法属于第三法域,相对独立于公法、私法两大法律板块。[3]

(二)指导思想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于2014年2月2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发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的规定,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办法》的出台,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一 是构建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制度形式明确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内容。
二 是加强了社会救助统筹协调。《办法》规定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并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
三 是坚持了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发展。《办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和要求,确保党和政府的关怀,广泛惠及城乡所有困难居民。
四 是强化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核对机制。《办法》要求建立信息核对平台,根据救助申请及获得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代为查核其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这为今后科学、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并完善退出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实施奠定了基础。[4]
 
二、活动目的、意义
(一)活动目的
通过参考《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团队了解到我国预计用2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救助法制健全完备,体制机制高效顺畅,服务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密实牢靠,总体适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5]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将目光聚焦低保、特困供养低收入家庭、残疾家庭、重病患者、孤寡老年、留守儿童等部分代表性困难群体,开展以“暖心行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协助镇、村(社区)建立完善困难群体数据库和主动发现机制,梳理困难群众服务需求,开展困难人员家庭访视、特色救助、志愿服务等社会救助服务,帮助困难群众缓解困境,提高困难群众脱离困境的能力与信心。

(二)活动意义
1、对调研地而言:
(1)真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通过开展常态化访视,结合返贫检测系统和镇村人员的推荐,确定社会救助对象,并慰问走访,了解他们的经济情况和生活便利情况,通过庐江同大镇志愿服务联合会与附近志愿参与社会帮扶的站点形成志愿帮扶体系,使之更加便利困境居民的生活,也能缓解当前的困境。例如日用品商店可以施行送货上门服务、降低价格销售给苦难居民,理发店可以提供定时上门修剪等帮扶可方便其日常生活,药店可协助救助对象办理医保卡、地方政府可帮助困难居民办理低保等社会救助,形成困难群众一人一档 (含基本信息、服务记录),坚持弱有所扶。
(2)困境儿童得到更多关怀。通过一些大学生支教项目,在各村开展兴趣培养、亲子教育等活动,帮助困境儿童开拓业余兴趣、增强精神身体双重食粮,带领困境儿童敞开心扉,亲近自然,解决困难群体实际生活困难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法并增加其脱离困境的信心。
(3)在当地培育志愿者。通过召开志愿者交流会商讨志愿细节,与志愿者讲解工作要领,并对容易出现的操作失误进行重点强调,梳理大家疑问点较多的地方并进行说明演示,与其构建合作联系,在今后可以继续联络帮扶。
(4)资源衔接。青年大学生可以帮助救助目标知晓和沟通最新的社会救助资源,也可以在基层服务工作中帮助社会救助相关部门做好救助工作。面对社会救助对象还可以宣传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达到人人知晓,使符合条件的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2、对调研团队而言:
(1)能帮助团队参与人员本身近距离地了解学校外的社会情况,加速学生成人成才的社会进程。作为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学生在奉献爱心、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精神世界的提升,有助于丰富共同富裕的内涵。
(2)社会救助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促进青年成长融入社会化大课堂。在社会救助这一社会性服务学习过程中,青年学生通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服务是“为己”和“利他”的有机统一,是“索取”和“奉献”的有机统一,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青年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合理需求的同时,个人也获得他人和社会对其服务的认可和尊重,找寻到自己所提供服务的意义所在,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3)志愿者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也充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自尊、自信等健康向上的情绪体验,参与社会服务对志愿者的生活满意度、自尊心、掌控力以及其他幸福指数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参与社会救助能有效提升志愿者的政治效能感并促进志愿者的政治认同。
 
三、庐江县同大镇基本情况
(一)同大镇地势地貌等基本情况
     同大镇,地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位于庐江县北部。同大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盈,全年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同大镇境内河道属巢湖水系,杭埠河境内长14.5千米,白石天河境内长27千米。同大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低温等。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91年,大水多处破坪,损失惨重。
     目前同大镇农产品产业链已形成以2万亩葡萄、1万亩蔬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先后荣获安徽省汽配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生态镇、合肥市第三届文明村镇等称号。与此同时,同大镇是国家商品油料生产、无公害水稻生产、优质水稻制种基地。

(二)同大镇社会救助基本情况
1、同大镇近年修建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同大镇社工站)。同大镇社工站是经庐江县民政局审批建设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属非营利、公益性、专业性社会组织。服务领域涵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保护、社会事务、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孵化、慈善志愿活动等。
同大镇社工站通过以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创建和公益创投项目为载体,以“助人自助”的专业社工理念,将目光专注于低保、特困供养、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重病患者、独居留守老人、未成年儿童等困难群体。以“温馨家访”等形式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活动,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困难群体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服务治理,逐步形成“五社联动”运作机制,打通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寸,旨在加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帮助政府家庭双方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局面。
2、同大镇中心卫生院以三项措施惠及农村老人。一是搭建农村老人健康管理平台,建立了农村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并做到半年一更新。二是建立送医进村机制,免费为农村6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已组织十多名专业医生进入了魏荡、二龙等村,免费为8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等项目检查。三是设立“老人病房”,为孤寡老人提供特殊护理。已有60多位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镇内散居的孤寡老人先后住进了“老人病房”,都已享受到免费治疗和专人管护。[6]

 
  • 主要活动部署
 
调研对象 调研内容
同大镇志愿服务联合会 采访联合会负责人,询问平时工作内容,了解同大镇已有的帮扶工作以及帮扶内容,询问是否有需要志愿者协助开展的活动。
社会救助对象40户
 
结合社会救助预警信息、防返贫监测系统和镇村网格员摸排、推荐,确定社会救助对象名单,慰问走访、追踪服务;协助办理慢性病卡,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大病救助、低保等社会救助。
困境儿童100名
 
前期与校关工委老师对接,培养大学生支教活动课程,组织在各村轮流开展兴趣培养、亲子教育、防溺水宣传等主题课程,联合学校开展集体生日会活动,帮助困境儿童建立朋辈群体支持网络,组织部分师生分批次前往农旅研学基地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带领困境儿童敞开心扉,亲近自然。
志愿者培育 主题培训,探访技巧培训。
 
 
五、实践方法
(一)实地观察法
       团队于7月3日前往庐江县同大镇现场,首先与同大镇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人员进行活动部署,确定活动具体方案。前往同大镇临圣村、马河村等多个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调研。实践团队深入到农村,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走访社会救助对象和困境儿童。慰问老人并咨询他们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并为他们带去基本学习物品。
(二)会议调查法
     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实践团队到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跟随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多次会议研究,随后在同大镇马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交流座谈会,由赵克勇站长介绍同大镇社会救助的组织合作和资源整合等多项工作实质。

(三)访谈调查法
          团队通过对同大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务副站长赵克勇进行采访,进一步获得

更多更有价值的关于同大镇社会救助体系建成的信息以及通过社会救助服务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例。

(四)问卷调查法
     团队于7月5日下午在同大镇开展社会救助问卷调查和宣传活动。 在得到同意之后,分批对乡镇居民、路边商贩、来往路人、公职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宣传。在团队成员的悉心解释下,大部分居民愿意配合活动,并对社会救助体系的优缺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自基层百姓的实质性期望,相信对今后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有一定的推进作用。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将收集到的纸质问卷调查表汇总成电子版本,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科普课堂法
      团队根据学生年龄调整课堂形式,在实践课堂中采取了课内兴趣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动漫画风图片、游戏结合实际、身体验等为主要教学模式进行安全知识普及,课程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六、实践活动主要特点
(一)线下+线上·“双重助力”
1、线下
①实地调研:实地观察具有代表性的困境居民,慰问走访、追踪服务,通过开展常态化访视,形成困难群众一人一档。
②通过开展“暖心行动”等形式的困难群体慰问和微心愿征集,解决困难群体实际生活困难和增加其脱离困境的信心;
③主题培训,通过项目培育当地志愿者10名。
具体流程为:搜集困境居民资料——服务建档——入户探访——协助申请社会救助政策。

2、线上
   利用官Q、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扩大宣传的受众范围,加深各个群体对困境居民的理解,让社会大众更直观的了解困境居民的难处,结合实际,多途径、生动化地宣传本次活动内容,并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

(二)前期+后期·“双向联动”
1、前期推进
前期主要以了解国家对社会救助的文件,结合社会救助预警信息、防返贫监测系统和镇村网格员摸排、推荐,确定社会救助对象名单;与校关工委老师对接为主,创建普法阵地,通过宣讲案例、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推动全民了解社会救助、困境居民活动的开展。
2、后期深入
后期将会持续更新本次活动的记录与成果,并针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变化和当地社会救助制度推广相关的视频,跟进热点话题。

(三)数字+救助·“双线并行”
1、坚持党建引领下的“自助+互助”救助文化。找准党建工作和社会救助工作的融合发展路径,强化志智双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推进“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让凝聚力工程焕发新的活力、新的光彩。    
2、培养资源链接下的“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救助理念。弥补救助工作者单一的救助思维和救助手段。一方面充分挖掘社区内的资源,通过整合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爱心企业、志愿者力量等,形成资源池;另一方面推进创新思路下的“社会服务下沉”。
3、通过精准发力实现“随需而应”。改变以往送“大锅饭”式的服务,让资源用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如:对辖区内困难家庭深度发掘迫切需要,为其提供情感支持、陪同就医、协助屋内清洁、专业康复及护理等方面的多样化个性服务,服务实行定期上门,长效陪伴。
  • 项目亮点特色
(一)动态管理,预防精准
精准是预防社会救助“悬崖效应”的前提。在与同大镇志愿服务联合会进行交流的第一步首先明确认定对象,结合社会救助预警信息、防返贫监测系统和镇村网格员摸排、推荐,确定社会救助对象名单帮助其确定帮扶方式从而力所能及的给予现行各类相符合的政策救援。对已经确定的各区县、各街道进行摸底排查,以实际家庭、个人收入、实际生活困难状况等作为根本依据,确保低收入核查中心、住房档案、医疗健康档案等信息的准确汇总核查作用,及时的将符合条件家庭纳入审批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二)信息帮扶,沟通有效
与同大镇合作共建,帮助其搭建信息化平台助力“一人一档”。与其一起对涉及行政审批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整合,点开居民姓名,困难状况、政策享受情况一目了然。尤其是残疾、年迈、独居人口,对一站办结、一网联办、一条龙服务的获得感明显。

(三)政策兜底,服务暖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弱有所扶”,进一步拓展了我国民生保障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社会救助从点到面、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通过我们的实践调研,能够进一步帮助行政人员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解困难群众之所忧,进一步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通过我们的有利宣传能够更有效的为社会群面关注农村困难群众贡献力量。

(四)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1、以所学专业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研究
本项目成员涉及数学、统计学专业,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此项选题,通过学科交叉进行研究,汇总不同思路、不同方面对庐江县同大镇社会救助服务项目进行实践行动行动,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总结报告,确定后续对接方案。
2、采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记录
与传统调研形式相比,本项目依旧以调研报告为主要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采用微信公众号推文、官方新闻稿、相关app发布、社交媒体宣传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同步宣传本次项目过程及成果,并将其上传至中青网、中青在线等媒体平台进行进一步推广,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更详细的展示我们的调研成果,进一步向大众普及农村社会救助项目,帮助构建和美乡村。
 
八、问题所在及预期解决方法
(一)问题所在
社会救助是一项连着党和人民政府的牵伴和部分困难群众的冷暖温饱的托底性社会公益制度。通过前期网上查询资料、图书馆书籍资料、相关部门电话采访等方法,团队了解到在党和国家积极实现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人民积极消除贫困、改善根本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群众因为身体、技能或者个人的其他原因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脱离困境,而这些人群便是党和政府需要重点观察返贫致贫的重点人群。
    近些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多数自由职业者、务工务农工作者、个体经营户等遭受较为严重的打击。而对于农村而言,乡村的“老人”是出现问题的高频人群,而社会救助的对象也往往就是这些“老人”。他们中间的多数,或是有着不同程度的疾病,或是子女不在身边赡养的孤寡老人,他们往往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混着温饱。多数乡村的年轻人只出不进,导致无“业”可兴,也就导致乡村无法彻底振兴,这种种的最后就会致使社会救助工作无法高效率进行。
在我们的实践了解里,我们发现对于社会救助在农村实行的问题有如下所在:
1、农民主人公意识不够强烈,自治参与力量不足
农村居民是农村的主人公,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村民存在社会救助是政府的责任所在,与自己关系不大,出现“政府动,村民静”的局面。并且乡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视野较为局面,无法及时了解知晓社会救助的基本动态,及时利用有效的政策使自己获得相关帮助。
2、公共设施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我们的了解,同大镇大多数乡村都建立了公共设施,有老年活动中心、运动场、老年书屋等多种公共设施,但普遍人流量较少,更甚者成为了杂物堆放区域、晒凉晒谷的地方,导致政府花了大价钱建设却被浪费。
3、法治建设较为滞后,影响政策有效宣传
部分地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社会救助法治意识不足,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从而村民对其的了解不够深入,社会救助意识淡薄。多数人选择从网上刷小视频来了解政策,但往往只能了解到片面的、不正确的政策理念。
  • 解决方法
  1. 加强乡村自治力量
发挥党员、领头群众的模范先锋力量,提高村民参与意识,加强部分文化程度较高居民的素质教育,以小头带大众。同时加强乡村产业建设,利用政策上的优惠,帮助居民返乡就业,主动进行社会救助工作。
  1. 弘扬乡村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合理利用公共设施,激发其正确用途,政府人员丰富活动安排。利用线下活动宣传相关社会救助基本政策,并通过乡镇媒体宣传,弘扬典型人物事迹,进扣新时代文明实践目标,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在基层的有效实施。
  1. 提高乡村法治建设
定期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并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一项内容。利用宣传手册、宣传扇子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社会救助走进基层,走进村民心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力量。
 
九、活动收获
(一)感悟收获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在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社会救助职责将向着更高标准、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了解到在准确评价农村社会救助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通过提高救助精准程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协同推进救助项目、缩小城乡救助差距等路径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7]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救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在价值取向、目标指向、责任主体、制度安排和功能定位上进行一定的整合与重构,以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和农村群体的需要。[8]在实践中,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扶弱济困,助人自助,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主题目标。
作为青年学生,积极投入慈善事业,自愿进行慈善帮扶活动,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加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作用。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实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二)取得成果
1、宣传稿件
在考察地进行社会实践期间,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中青网网站等数字媒体平台加大对同大镇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暖心帮扶活动相关宣传的传播力度,发挥青年学生专业优势。在官Q、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情况的实时推送,预期推送10-15篇优质宣传稿件。在抖音、B站等视频软件上传团队的活动视频记录,拟形成5段与本团队调研活动相关的优秀短视频。在中青网进行有关调研活动的新闻稿、札记撰写及投稿,拟形成5篇优秀新闻稿作。通过多种线上宣传方式,增强团队曝光度,帮助困难群众缓解困境,提高困难群众脱离困境的能力与信心。。
2、视频纪录片
活动结束后,通过对调研资料、活动记录、采访记录等的综合整理,制作形成一部约20分钟的简短的纪录片。
3、一人一档数字化系统
通过实地调研所得到的相关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完善困难群体数据库和主动发现机制,其系统可包括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志愿服务合作对象等。
4、志愿者培育联系表
在实践结束后,与志愿服务联合会达成合作,构建出服务对接表,方便日后进行志愿者服务。
5、社会实践报告
结合实践活动记录以及团队成员日志,制作一部高质量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包括活动背景、活动内容、活动成果等关键点,大约为1万字。
 
参考资料:
[1]湖北大学.刘杰平.我国社会救助现状、问题及对策
[2]江西省民政学校.应丽、张翔.乡村振兴视域下社会救助诚信机制构建研究
[3]社会救助-百度百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6]同大镇-百度百科
[7]覃国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成效及完善路径——基于湖北省的调研[J].社会科学动态,2020(8): 62-66.
[8]胡秀丽.整合与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救助定位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1):99-103.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暖心民政暖人心,社会救助解人忧
  • 暖心民政暖人心,社会救助解人忧
  •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1日电(通讯员 姚希 周婷)在七月阳光的照耀下,2023年7月3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组成一支实践团,赴安徽省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兜牢民生底线,增进乡村振兴
  • 兜牢民生底线,增进乡村振兴
  • 在当前农村问题是我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社会救助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民生、紧紧联系着群众的心,是基层高效建设、乡村稳定振兴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沙海拾遗"厦门市实地调研有序开展
  •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了解部分沿海城市关于海域垃圾治理的具体情况,推动沿海城市的滨海环境保护,7月17日,山东大学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沙海拾遗”莱州市实地调研顺利开展
  • “沙海拾遗”莱州市实地调研顺利开展
  •   为了积极响应《“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认真落实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持续推进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