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蟾、稻渔、稻蟹,乡村振兴正在路上 看汉中市南郑区如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作者:陈家濠 来源:团队成员撰写
稻蟾、稻渔、稻蟹,乡村振兴正在路上
看汉中市南郑区如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西安工程大学学子赴陕西汉中调研“稻渔综合种养经济联动发展新形式”,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对如何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凸显特色之处,如何巩固并实现增收致富,带着这样的疑问,西安工程大学“调研稻渔综合种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汉中市南郑区开展调研。
以稻养蟾,一田双收。7月20日上午,协税镇锦蟾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李刚和濂水镇盛源益农合作社负责人赵泳钦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员们对稻田种养产业颇感兴趣,询问起当初是如何选择稻蟾产业的,李老师这样说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养殖蟾蜍这个行业,发现蟾蜍的蟾衣和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价值不菲,市场需求旺盛,而且家乡汉中丰富的水资源和湿润的气候,都为蟾蜍繁育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李老师继续讲到,2019年开始,他在老家协税镇枣林村流转承包土地105亩,先后建起了蟾蜍孵化池、孵化养殖大棚、实验基地等。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养殖场实现年孵化蟾蜍1000多万尾,各类蟾蜍制品销售总额超过了1000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带领更多的农户增收,2021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又在阳春镇泉沟村流转土地700亩,正式实施稻田套养蟾蜍的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如此创新性的乡村产业模式让实践团的成员眼前一亮,正是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理念得到贯彻,同时也带动了泉沟村244户农户增收。在发展养殖的同时,李刚也抓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大好机遇,打造了农产品销售平台。目前,平台已整合40多款农副产品,帮助300多农户,23家合作社,销售各类产品120余万元。“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李老师在讲解中反复提起这句话,实践团的成员一致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更是坚持稻蟾综合种养发展的理念遵循。
 
以稻养渔,效益显著。带着浓厚的兴趣,实践团深入濂水镇盛源益农合作社调研稻渔综合种养情况。“2020年3月我回到家乡汉中创业,我走遍了汉中9县2区,最终被南郑区濂水镇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吸引,选择在这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濂水镇地处浅山丘陵地带,濂水河穿境而过,地域生态良好,水源充沛,是稻渔共生的理想之地”,谈到为什么选择此处进行稻渔综合种养,赵泳钦这样说道。“一字沟的稻渔种养,是满足稻渔种养条件、符合稻渔真正融合发展要求的最好方式”,赵老师继续讲到,“5年间,甲鱼、泥鳅、小龙虾、蟾蜍、大闸蟹、黑斑蛙等10多个适生品类在南郑的农田里和水稻共生共长,效果显著,成就感满满啊”。实践团还了解到,合作社位于汉中南郑区濂水镇七里村,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一期建设并投产150余亩,规划设计9个鱼类养殖区占比总面积9.5%,水稻种植总面积100余亩,严格按照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执行。接着实践团下到实地观察,稻田长势一片大好,郁郁葱葱,鱼苗健康活力,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发展图跃然眼前,“其实除了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巩固并持续带动乡村振兴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实践团的队员非常惊喜,赵老师解释道,“近年来,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缺乏青壮劳力,田地撂荒增加,稻渔综合种养可以为留在村里的农户提供务工机会,增加收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联动发展,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乡村振兴会更加持续发力,才能做到久久为功”。面对这样的讲解和理念,实践团的队员们受益匪浅。不难看出,一条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稳粮和增收并举确保乡村经济发展有所成效的新路子、好路子已经走出。

以稻养蟹,富了大家。在南郑区文杰家庭农场,队员们对总经理朱奎林进行了采访。朱奎林介绍,目前稻蟹种养已在法镇沙坝村流转土地70亩,用于养殖精品有机大闸蟹,年产值在80-120万之间,带动当地35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100元。跟随朱奎林,团队来到文杰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只见一块块水田依地势阶梯状分布,蟹塘里水质清澈、海藻清晰可见,实践团的队员们一致表示,是“稻田里养出致富蟹”,“养大闸蟹可不仅富了我一家!”朱奎林说,他们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是家庭农场负责制,流转贫困户和农户的土地70亩,每亩流转费500元,连续流转9年。同时,还为愿意养殖大闸蟹的贫困户提供技术和种苗,并帮他们销售。“大学生来到实地调研,你们都是好样的”,讲到乡村振兴理念,朱奎林继续说到,“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知识,需要有能力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在实际工作中,学会适当摒弃农业原有的固有思维,以科学化的种养殖,来绿色健康的发展农业,这样做,一定是大有可为的!”在如此细致的讲解下,团队队员感同身受,对“乡村振兴的重点在经济、难点在文化、关键在人才”这一金句,在此刻也逐渐理解,逐渐认同。

经过扎实的调研和详细访谈,当初的疑问已经有了答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才能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产业兴则乡村兴”正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0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传承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
  • 2023年8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千里归鸿志愿服务队走进潍坊市烈士陵园,进行缅怀革命英雄的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学党史,跟党走
  • 2023年8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千里归鸿志愿服务队走进潍坊市金都社区开展学习党史的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
  • 探访乡村小学 感受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