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望医问切调研团前往河北省平泉村进行调研

作者:望医问切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不断深入,互联网问诊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参考和选择方案。传统中医药发展传承得到国家鼎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服务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与中医诊疗的结合也迎来巨大发展契机。
因为中医诊疗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特性,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中医诊疗具有更大的挑战和特殊性。本次调研立足于相应国家政策的根基,积极探索线上中医诊疗模式,对日常广泛接触病例的基层中医诊疗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针对基层中医对于线上中医诊疗及健康管理模式态度看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 调研目的
了解数字中医、中医线上诊疗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内中医对于数字中医、数字医疗及健康管理模式等问题的认知及看法,以实际行动推广中医健康养生观念,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调研过程
  •  
(一)访谈对象:
河北省平泉市柳溪镇韩杖子村于耀树卫生室负责人,具有25年基层中医从业经验。
  • 访谈记录:
1.您在中医药从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具体是如何应对解决的呢?
从业这么多年,其实困难还是比较多的。像一些硬件上、资源上的不足,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医患之间的理解等等,其实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困难还是在公众对中医药知识,还有一些中医药术语的了解这方面特别匮乏。这也导致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可能还是因为人们不理解这个问题吧,毕竟生活当中,如果说平时和中医药行业没有交集的话,也不会非常刻意地去了解这个方面的知识。老百姓对于中医中药的一些最基本的这些术语、名词不懂,而且因为现在西医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平时更多地接触西医这方面的理论、词汇,就很容易先入为主,用西医的这一套理论来理解中医药方面的问题,这就很容易和西医混淆。这也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沟通交流和理解的过程就都进行的比较困难。
像这一类问题,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去看病,去看中医的话,中医对这个人说你存在肾虚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调理、治疗,那人们就想当然地去以为是肾脏虚了,会以为是肾脏出了问题,出现了什么病变。但是中医的五脏六腑和现代我们认识里的这个五脏六腑、我们平时了解到的这些器官层面的理论,其实还是不对等的,我们中医上常说的这个“肾”,和西医常常说的这个“肾脏”其实还不是一样的东西,不是指同一个意思。大家来看中医,但是理解的都是西医层面的东西,所以说沟通起来就相当的困难,这也会导致我们的实际治疗上出现一些偏差,影响效果。
遇到这种问题,一般解释起来是相当的困难,光靠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来给他解释还是不太够,我认为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将来如果可以有政策,能够做到中医知识进课堂、中医文化进校园,真正让中医知识,中医瑰宝被大家了解,让大家能够对中医的这一系列理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保证合适的诊疗手段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2.刚才您说您感受到公众对于中医药的了解还是比较不足,那么您觉得对于中医药比较关注的是怎样一个群体呢?关注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特点吗?
总体上我认为还是年龄稍微大一点的群体、比较关注健康的问题,尤其是平时比较爱看中医健康类节目的这个群体比较关注。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小问题、小毛病,也有的人是通过接受了中医中药的调整、治疗,切身感觉到了实际效果,所以对这方面的东西更加信赖,也会想要主动去增进了解。主要还是中老年人对于中医中药更关注一些,年龄在四五十岁上下的比较多,可能更有时间和需要来看养生类的一些信息和节目。年轻一点的群体相对就会了解少一点。很多年轻的患者来看病或者调理身体都是家里面的长辈、父母等等,年纪比较大的人,推荐或者带着过来的。
性别方面我觉得中老年女性占比可能比男性更多一点,会更细致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注重细节和养生吧。
3.在您看来,中医药文化传承现状的难点和痛点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如果要解决这些难点和痛点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力?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中医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对于中医疗法还是比较抵触,这个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患者不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不会提前来调理和关注,这就导致很多病症被拖延治疗。其实很多问题是可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的,如果早一点进行一些中医中药方面的介入,早一点干预,患者也能够少受罪,少折腾,诊疗的效果也会更好,也不容易有一些后续的问题、后遗症之类的问题。重点还是一定要早预防,尽早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关注和调理,还是要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特点。中医中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治未病”,能够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就是现在人们对于中医中药诊疗方法方面的抵触,对于中药的态度就是,不喜欢喝,因为中药的种种特点,不愿意喝中医治疗。想要用中药治疗的话,你需要一人一方,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开出不一样的药方,这个是很个性化、很有针对性的东西。开出来的中药还需要进行煎制,煎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方法,煎药的器皿,用什么材质,什么火候,都有一定的讲究,相对是比较麻烦。虽然现在是可以在店里开完中药就在店里熬制,然后灌装好直接把成品带走,但是中药药材的一些特性、还有熬好的中药后续的保存也是有一定要求。还有中药的口感味道很多人也接受不了,所以会从各个方面抵触这个汤药。现在也可以把中药制成冲泡的颗粒或者直接是胶囊的形式,比如说生脉饮就可以直接灌装成胶囊,还相对比较好喝一点,携带还有保存都是简便很多、方便很多,但是人们总体上的这个不愿意喝的印象还是很普遍的。
中医诊疗还有一些辅助的方法,比如说针灸、还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按摩一类的辅助。对于这些方法很多人也不能接受。看到针灸怕疼,害怕针灸把那个长针扎到穴位上,还要配合针灸的手法,特别疼的其实还是相对少一点,很多人主要还是心理上对这种疗法有恐惧、有障碍。还有一些穴位刮痧、一些部位的拔罐等等,因为治疗之后会出痧,看上去有点吓人,过程中又比较疼,所以患者对于中医的一些疗法也是不容易接受。不像西医的疗法,一般就比较工具化、流程化,属于流水线式的看诊,更方便一点,然后就是吃药西药、打针、输液,可能相对更让人接受。
4.您认为数字中医、线上诊疗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我认为中医线上诊疗这种手段可以作为一种辅助,作为一种比较便捷的工具,一些比较轻微的病症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还是一定要实际的诊疗,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线上问诊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一种新技术,还是比较方便,比较有利于这个诊疗的。但是也有这个方法的局限,缺点也比较明显。像中医非常重要的“望闻问切”,如果用线上问诊的方法的话,“问”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以掌握一些患者的具体情况。“望”的话,现在可能还能够通过视频这些手段,或者用图片,你还可以远程去“望”一下,但是也不是那么准确,因为设备拍摄出来和肉眼去看肯定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像设备的像素、滤镜等等,都可能给我们的判断造成一些影响。
“闻”就更差了一些,如果实际来诊疗一下,医生可以听到、闻到很多信息,但是这一部分,除了需要“闻”到声音,有时候还需要闻气味,通过线上就完全闻不到,“闻”这一步就只能完成一半了。
“切”也切不到,这也是个严重缺点,线上不能像面对面这样,能够摸脉,从脉象上来提供一些判断,线下进行摸脉还需要左右手都要“切”一下,线上的话就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包括身体的一些切诊、按诊,这些都是做不到的。
还有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线上也比较难开展,像一些针灸,如果你单纯在线上进行指导,然后让患者远程自己扎,这显然不太现实,还有一些刮痧、拔罐、按摩、包括可以艾灸,这些都需要找到特定的穴位,效果才会好,但是远程指导让患者自己找也非常有难度。
但是如果把数字中医作为一种辅助,一些常识性知识的问答,或者说一些比较熟悉的患者通过线上的方式来回访,复查,那可能就方便很多,或者作为比较远距离的调整一下最近的药方、调整几味药材,可以省去中间来看病的这个舟车劳顿,远距离就把这个问题解决,那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线上的数字中医问诊,作为一种辅助,或者说科普这一类的用途还是大有可为,只要是运用的好的话,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但是还是要注意运用的方向,不要忽视线下的诊疗,不要本末倒置。
5.您对于数字中医、中医线上诊疗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什么看法?您认为线上中医诊疗的功能是否完全得到了开发?
我觉得这个技术本身还是存在一些限制的,在诊疗上的话,应该当作一种辅助的方式存在会比较好一点,像作为看病以后的随访,可能比较方便。但是如果是首诊的话,我个人是不建议通过线上方式的,复查和回访我觉得没有问题,还能比较方便高效。
在传承方面我的看法还是比较积极的,比如说做一些节目,养生节目很多人愿意看,也能够了解一些养生知识,一些养生方法,更加加强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都是很好的。或者说现在一些常识问题,通过线上的这种宣传,能够被很多人了解,肯定是比到线下到中医这里听过来,更方便、内容更多一点,而且你从电视上看到、从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从百度上看到,可能趣味性还更强一点,印象也比较深刻,所以线上的开发,在传承上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至于线上中医诊疗这个功能,开发的话还是注意开发的方向别本末倒置,然后正视这个功能本身的局限,针对咱们中医诊疗的特点,不要把所有的诊疗过程都指望让线上的治疗来完成,好好发挥这个功能能够发挥的部分,开发好这个部分就足够了。
6.为更好地利用线上中医诊疗,您认为需要做哪些努力?
首先我觉得大家对这个技术、包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要清晰一点,包括我在网上看到华为好像也要发展这一类的技术。利用好这个线上中医诊疗,还是要利用好能够线上传播的部分。把一些能够通过线上这种方式传出去的知识、理论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到。
然后把辅助、复查这一类更加方便的技术运用起来。再就是技术上做好支持,研究这些技术、这些平台的人员,把这个平台给搭建好、维护好,培养一批专业的中医人才,来让专业的人负责这一部分的事情,不要搞来一群不专业的人误导患者,做一个规范的、专业的线上中医诊疗渠道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一些更加利好的政策方面的倾斜当然更好了,帮助中医中药这个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7.您对中医药线上诊疗创新发展以融入现代社会有什么看法?(如果是积极态度,可以询问途径和渠道。如果是消极,可具体询问原因)
如果能够做到有专业的中医人才来管理,又能够避免一些政策的不落地,发挥辅助这一类的功能,我觉得还是能够融入社会的,融入还是比较简单,而且也比较必要,要让更多人认可中医。因为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人习惯有什么不舒服先查一下百度了,有了这个习惯,再搭建一个可靠的平台,畅通了中医线上问诊的渠道,有了保障之后我认为还是融入的会快一些。
如果线上问诊能够把一些优秀的同行的意见结合起来,可能对于一些病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我们现在也有类似的途径,比如我们其实各地的同行,会有很多微信群,平时在相关的群里可以讨论病例,也有很多有实力的同行,能够给出宝贵的意见,对于我们做出及时的判断也是有好处的,其实现在类似于这种线上交流,我们也会自发的有一些类似的措施。
8.了解您所在的工作环境主要面向乡村地区,您认为乡村地区对于数字中医、线上问诊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怎么样呢?
我感觉乡村地区对于中医线上的问诊了解和接受还是程度比较低吧。但是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线上的问诊,一些西医的问题解决做的还是不错的,我的很多患者是有这个习惯,提前在线上做一些问诊和查询,然后再来实地就医,也方便自己对这个病有一些预期和了解,能够和医生沟通。但是线上的这个过程,目前问题也不少,经常性的会有夸大或者是不准确的情况,给患者一些心理压力或者是误导。
中医方向的线上问诊相对会接触的少,因为平时患者的习惯是看中医的话,也习惯让我们医生来“望闻问切”一下,把把脉,开开中药。我认为还是更信任我们线下的中医吧。再就是有的线上问诊应该是需要付费的,又不能保证效果,而且基本上患者就是作为一个参考,并不会真正用网上的药方吃药,用网上的方法治病。这样又要先付费的话,患者就更不好接受。
  • 访谈内容总结
  • 线上中医诊疗优点:
访谈中,有关线上中医诊疗及健康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能够聚合多方信息,收集各地优秀的医生针对疑难杂症的意见,有利于治疗方案的优化。目前的诊疗过程中也存在中医之间自发建立联系,在诊疗过程中互通有无的情况。
第二,作为一种线上诊疗方式,线上中医诊疗及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在降低就诊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中医问诊过程便利化、灵活化。尤其在复诊、回访方面,能够帮助患者节约时间精力,提高问诊效率,跟踪就诊人健康状态,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第三,在传播中医健康理念方面,线上的宣传科普大有可为。新时代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主张重视潜在的疾病威胁,提高生命质量,这与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线上中医问诊对于宣传养生知识,培养健康意识,传播中医中药常识具有积极意义。
  • 中医线上诊疗的局限:
部分传统中医诊断方法在线上情况下适用度有限。在线上中医诊疗过程中,传统中医中药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难以施展完全。即便望诊和问诊能够通过线上传递图片、视频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但是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难以准确掌握患者的情况。闻诊和切诊也难以通过目前的互联网手段进行,因此初诊情况下,中医线上诊疗可供参考的信息仍然比较有限。
部分传统中医治疗手段难以在线上开展。除去中医中药的内服外敷,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刮痧、拔罐、按摩等方式,在中医非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也根据需要广泛应用。而这一类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在线上诊疗的形式中适用度有限。
  • 关于中医线上诊疗、数字中医的综合看法:
中医线上诊疗的开发与运用应该结合中医中药的特点,充分利用便利的线上问诊和科普资源,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运用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健康受到损害之前,进行身体健康的管理、调养。具体可以在身体状态出现变化的阶段“治未病”,线上问诊咨询、掌握养生方法,在初诊时进行线下问诊,由专业医生望闻问切,系统地进行看诊。复查时可以结合线上回访,调整方案,简省流程消耗,提高复查效率。
患者们,尤其是本次开展调研的乡村地区患者,对于中医线上诊疗的认识和信任度还不够,目前的中医线上诊疗技术及平台等方面也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充分发挥中医线上诊疗的作用还需要问诊平台、技术支持、政策保障、人才支撑等多方面的跟进。
中医中药的传承发展也需要新技术、新平台的支持,让中医中药瑰宝融入现代生活,通过更加现代化、多样化的形式,增进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知识的了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产业化、制度化发展。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3-17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江西赣州支教日记
  • 支教活动进行的第三天,我们支教队陪同赣县区城关第四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夏潭村展开“一米高度看夏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活动
  • 社会实践报告 03-15
  • 经济与管理学院益家人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 青鸿归乡里,书中华文化
  • 青鸿归乡里,书中华文化
  • 2月1日,诸城繁华中学2024年“翰墨飘香迎春节——送祝福迎新春”活动在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山止川行”实践队的积极参与下,呈现出了
  • 社会实践报告 03-14
  • 3.12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宣讲活动
  • “环森追蓝”电磁场除垢调研先锋队寒假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 桑榆未晚,让长护险更好地守护失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