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以网络为媒介,注入青春之力

作者:安徽大学文学院 李思悦、徐圳圳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结束了一个学期忙碌的学习生活,我们迎来了暑假,但是这个暑假不同寻常。我们安徽大学徽汉星桥实践队饱含高昂的实践热情聚集在一起,准备利用此次暑期的时间走进乡村,探访村民,以己之力,助力乡村振兴。但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出行受到了限制。不过我们创新性地选择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我将以别开生面的线上工作者的视角来向大家分享我们的感悟收获。
线上工作体现了疫情大背景下实践活动的现状,创新了实践模式。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社会实践是需要每一位小组成员亲身去往实践地进行实践活动的,但是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此次活动分为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小组同时开展工作,线上小组主要负责文稿撰写和网络宣传,线下小组则主要进行社会实践。我们作为线上工作成员,虽然不能亲临实践地,但是我们通过与线下成员的网络交流,同样可以了解实践日常,共享实践成果。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日志,将线上和线下工作连接到了一起,也将我们的心连接到了一起。即使是线上工作,我们也热情不减,反而会因为没有机会亲自走进乡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而更加期盼着线下成员的实践反馈。即使以后的实践活动没有了疫情的限制,我们仍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它不仅改善了以往线下单方面推进工作的模式,而且使我们的工作时间、地点、方式更具灵活性,实践的质量也有所提高。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型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往更多的地方,带去属于我们的新生力量,让青年投身社会、造福一方的激情传入乡村,传遍网络。

图为实践队在进行线上采访工作。

线上工作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合作精神。因为是线上工作,所以大家只能隔着电脑交流,没有了见面时不好意思开口询问的羞涩,我们只要有疑惑或者是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大家的观点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无形之中,推进了实践进程,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在线上进行工作,缺失了线下实践的深刻体悟,难免会在工作上会遇到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会积极与线下成员取得联系,询问意见,综合考量,而不是一意孤行。所以,线上推进实践活动时刻提醒着我们,实践活动是一个团队的事情,我们的身后是彼此的肩膀,需要扶持前进,才能走得长远。线上线下的工作就像齿轮的运作,需要双方及时沟通,通力合作才能够运转地顺利。
为了更好地配合线下工作的进行,我们线上工作成员认真学习制作推文、word排版以及平面设计等实用技能。我们在接收线下工作成员的及时反馈之后,将每日工作小结整理成网宣文章发布在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上。这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好地树立起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形象。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我们提高了文案撰写能力和新媒体运营能力,不仅有益于自身发展,而且与线下工作相辅相成,使得我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在实践活动结束总结之时,我们回看了之前实践的照片,不觉已经走过万水千山。我们徽汉星桥实践队的身影留在会议大厅,留在项目基地,留在当地政府,留在“行知学堂”,留在河道水库,留在爱心食堂,在那里,我们看见了肥沃有序的土地,看见了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看见了村民幸福快乐的笑容,看见了政府积极有为的政策,也望见了越来越有盼头的日子。我们很荣幸能够以青年的身份,来到当地政府,辅助政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和众多大学生一起,架起了青年与乡村沟通的桥梁,体验了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陈独秀先生曾说过:“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乡村振兴仍在路上,乡村振兴也需要有志向有智慧的青年一代的付出,只要我们心系乡村,就不会有到不了的诗和远方。

图为实践队员在爸妈食堂给老人剪发。

青年一代与乡村振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够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乡村是大舞台,我们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此次一行,我们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同时也维系了我们与乡村之间的情感纽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将带着助力乡村发展的意识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出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希望我们都可以贡献出青春力量,与国家同向,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与一众青阳籍优秀学子的合影。 
通讯员:李思悦、徐圳圳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6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安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以网络为媒介,注入青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