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太原钢铁

作者:耿一铂 来源:耿一铂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这是五部委部署开展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口号。为响应号召,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启星·流明小队在调研重工制造产业科技发展的同时走进了太原钢铁有限公司,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从中学习、探究、思考在党中央领导下的企业科技发展。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并提出建议。两年之后,2020年7月28日,启星·流明小队副队长联系到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7月30日,启星·流明小队参观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首先参观的是李双良纪念馆,1923年9月,李双良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北赵村;1947年,李双良在太钢工作;1983年,年满60岁的李双良从加工厂工段长的岗位上退休;李双良是“当代愚公”的代名词,传遍大江南北。“双良精神”也被确定为太钢的企业精神,成为太钢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下边我们了解一下李双良:
 20世纪50年代,李双良是太钢、省市劳动模范和闻名全国冶金系统的“爆破能手”,曾担任过班组长、车间党支部书记、工段长、加工厂副厂长、太钢(集团)有限公司治渣顾问等职;太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年满60岁的李双良从加工厂工段长的岗位上退休,很多单位许以重金请他“出山”,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已经有了一件让他牵肠挂肚的事。那就是太钢的大渣山,既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和钢城人的正常生活,又对太原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承包制的推行,给李双良带来了治理渣山的希望和勇气。他主动提出“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从人工挖渣入手,走以渣养渣道路,逐步实现机械化,开展综合利用”的设想。
1983年3月,李双良被太钢确定为治理渣山的负责人,同时从加工厂抽调近百人、配备了13台大型设备组建起了渣场工段,并成立了党支部。
经过10年的努力,李双良终于带领团队搬掉了沉睡半个多世纪的巨大渣山,累计回收废钢铁130.9万吨。其间,李双良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亿元。此后,李双良又带领职工在渣山四周建起长2500米、底宽20米、高13米的防尘护
坡墙,防护墙内建有花坛、假山、鱼池、亭榭、长廊,并种植花、树7万多株,自此,起风扬沙20里的渣山,蜕变成一座色彩斑斓的大花园。
随后参观的是五号高炉,太钢五号高炉炉容量为4350立方米,于2006年10月13日建成投产,是我国第五座、山西省第一座4000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一代炉役期间,长期稳定地为炼钢工序提供高质量铁水,各项经济技术、节能环保指标稳居行业前列。此次,太钢五号高炉大修采用不放残铁模块化大修模式进行,同时配套多项国际国内先进炼铁技术和装备,不仅有效推动了炼铁工序精益管理和高炉经济技术指标持续进步,还极大提高了高炉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满足高炉优化升级后技术一流和生产绿色的要求。
五号高炉参观完成后是热轧和冷轧,工厂内部并不是大众所认为的很热,
相反,还有些凉快,工厂内部也很整洁,工厂的周围环境也很不错。下图为工厂内部和外部的环境:
最后参观的是博物园,太钢博物园于2014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是一个集史料、科普、观光为一体的工业专题博物园。博物园收藏了太钢重要的档案文物及工业遗存物120余种。其中包括1951年2月到9月的《钢铁小报》;从重庆市、陕西省图书馆等地发现的《西北炼钢厂报告书》和《西北实业公司概况》;《山西造产年鉴》;中国第一部电炉炼钢操作规程;西北窑厂生产的耐火砖;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发现并复制的太钢冶炼的中国第一炉不锈钢重要物证——不锈钢宝塔等重要文献资料和珍贵实物。博物园内还保存着1923年阎锡山军政府建造的太原城北机场飞机库、当时为护卫城北机场所建的梅花碉楼、1934年西北炼钢厂时期建造的287立方米高炉、上世纪70年代购置的上游号蒸汽机车等不可移动文物。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30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蓝色护海暑期社会实践团:树环保之风,迎蔚蓝大海
  • 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携手温暖留守儿童,推普助力
  • 山东学子三下乡:今我青丝,勿忘白发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也会不断下降,伴随着各种疾病的产生,故烟台大学“药你健康”实践队立足于中老年的养生与疾病预防,开
  • 社会实践总结 08-30
  • 青春向我,梦启南疆志愿服务之火
  •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经过紧张的期末考,我参加了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铭记红色历史”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
  • 社会实践总结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