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青果巷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在常州生活多年,自2019年青果巷修复以来,有关青果巷的传说不时传入耳内,但我从未想过身临其境地去探索一番,因为我认为无论怎样修复,都不能再现当年的盛况,也只能是“繁化落尽,故人离去”景象,与现代繁荣必定格格不入。如果我想知道青果巷的历史完全可以上网查询,没有必要浪费这个时间。

辛丑年夏初,我有了以“梅庐”为背景拍一个电视短片的想法,根据我对短片要求的空灵而复古风格,朋友给我介绍了住在青果巷唐氏八大堂之一的汪氏后人做短片拍摄的艺术设计师。

我第一次和他见面时,他就迫不及待和我聊起青果巷的由来:

青果巷,旧称“千果巷”,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其历史痕迹可追溯到宋朝,建成于明万历年间(1581年),曾是簪缨世家聚居地,鼎盛时期,书香盈巷,墨迹漂河,先后从这里走出近百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实业、科学等众多领域,被赞誉为江南第一巷。

现在保留的建筑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分布有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学堂校舍,是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尤其是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唐氏八大堂之一的贞和堂,内有常州目前最大的明代纱帽厅——楠木厅,抬梁式架构、柱梁为大型月梁,木构部分全部用楠木、紫檀精雕细作。东南墙嵌有明代礼部尚书孙慎所撰《保和堂》记石刻。

现保留的青果巷呈现“河襟南北,街贯东西”的街巷形制和“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神韵。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唐氏家族几乎是青果巷最早的居住者,在明嘉靖年间由唐荆川将其建造成包括贞和堂、筠星堂、礼和堂、松健堂、八桂堂、易书堂、四并堂、复始堂在内的“唐氏八大堂”,并将唐氏家族推向辉煌的巅峰(现八大堂仅存贞和堂、筠星堂、礼和堂、松健堂、八桂堂等五大堂)。唐氏八大堂系青果巷精华所在,历史上有“刘半城,庄一家,青果巷唐家半条街”的说法,直至民国初年仍有唐氏后人居住在此。

说到青果巷不得不说唐荆川这位历史传奇人物,他已经成为青果巷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青果巷历史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唐荆川原名唐顺之,是明嘉靖年间著名的儒学大师、军事家、数学家、文学家(明中叶重要的散文家,与王慎中、茅坤、归石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美学标准就是由他首次提出来)和抗倭英雄,唐荆川是一个千古奇才,文韬武略无不让人折服,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易经八卦、奇门遁甲无一不通。作有《荆川集》、《勾股容方圆论》等著作。后人把王慎中、唐荆川、归石光三人与宋谦、王守仁、方孝孺共称为“明六大家”,同时唐荆川也是明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朝代的更替以及时代的变迁,“唐氏八大堂”或被摧毁,或转卖为别姓所有。

易书堂早年被分给荆川弟正之,后其曾孙君名将其卖给了汪家老妇,直到1937年仍由汪氏后人分住(这就是那个艺术设计师夸耀的地方),1994年常州城市改造时被拆除。

清初,由于唐荆川的玄孙唐宇昭、唐宇量对抗剃发令,藏匿家中地下室被查出,致使贞和堂、八桂堂、筠星堂、四并堂、松健堂等被没收充公,后由清最高统治者转卖给属地官员。

贞和堂在清康熙年间归进士庄凯所有,后多次易主,乾隆十年状元钱维城及其弟钱维购得贞和堂后半部分住宅(含半园),直到1937年仍未钱氏后人分住;前半部分住宅,晚清时归实业家张赞寰所有,1937年时产权归张志让所有,系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八桂堂于清代毁后,由瞿秋白的叔祖、湖北布政使瞿赓莆再建,革命先烈瞿秋白诞生于八桂堂的天香楼二楼西室,民国37年由民族工商业家刘国钧购得,现仍归刘氏所有,平时由刘家的一位老管事看管,刘氏后人回常州总要到青果巷走走看看,找寻那一缕悠远绵长的乡愁。

筠星堂清宣统时期户主为汤姓,1937年归汪氏所有,教育家、民国辅华中学(常州第三中学)创办人汪绍先曾在此居住。

松健堂,明代书画家唐世英宅第,厅堂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改建,清代江苏江防统领恽祖祁及其子恽毓昌曾在此居住。

礼和堂,系唐荆川的曾叔祖、明代画家唐世宁的宅第,晚清时期为周氏购得,著名的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先生在此出生。修复后成为周有光图书馆,在其庭院有一座由《中国剪报》捐建的周有光夫妇铜像,其无声地诉述着周有光与民国名媛“合肥四姐妹”之一张允和数十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爱情故事。

青果巷其他历史遗存,同样也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赵元任(民国第一通才,他不仅精通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音乐方面也颇有造诣,作有《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等40余首歌曲,大型合唱曲《海韵》及钢琴曲《和平进行曲》等;在语言方面有“中国语言之父”之称,他不仅会说33种方言,还精通7国外语,1945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团代表、美国语言学会会长,论著有《国音新诗韵》《国语问题等》)故居就是其中之一,由清中期史学家及文学家赵翼之曾孙赵曾向建于清咸丰年间,赵宅占地4.43亩,坐北朝南,有平房及回字楼房数进,后有花园,现存平房二进、二层回字楼二进,为清式硬山墙砖木结构。赵曾向清代翰林编修、金华知府,赵元任为其曾孙,出生于天津,9岁时随父母回到常州青果巷,并在此度过十年。

吕宅建于民国中期的1933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坐北朝南,青砖黛瓦,现虽有些破旧,依然难掩其曾经的气宇轩昂。1947年曾作为解放军南下时临时指挥部。

吕宅的主人叫吕青山,发家后再家乡运河边盖了这座四合院,这座四合院盖好后,吕青山及其家人只住了两年多,卢沟桥事变后,他们就逃到了农村老家,后来又辗转去了天津,日本投降后,其叔伯子侄吕克景一家曾在吕宅住了两年。现为赵元任艺术中心及史良(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部长、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七君子之一)故居。

还有被战争的摧毁会员坊(位于贞和堂南侧,系嘉奖明代嘉靖八年唐荆川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得传胪所立,现存南石柱1根,为黄色麻石质)遗迹及进士坊遗迹(明嘉靖二十年为表彰董绍、董士弘父子两代进士而建,现仅存南石柱1根)、阳湖县城城隍庙戏楼(位于青果巷东段,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当年全国有名的戏班常在此演出,戏楼为歇山顶,二层木结构,下层由石柱支撑,内外三面均有木雕,台口呈“凸”字形,柱头梁架有斗拱承托,布置华丽)等无不泛着历史的光影。

站在青果巷文化街区,仿佛可以看到一代代江南名士飘然走来,他们是唐世宁、唐荆川、唐宇昭、赵翼、赵元任、周有光、瞿秋白、张太雷、史良、汪赞纶、刘国筠、张赞寰、吕青山......

俱往矣,他们都将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我终于明白,不管个人如何强大,如果没有强大祖国的支撑,个人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无论多么精彩绝伦,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今天我们的祖国强大的了,我们有能力向世人展示我们的灿烂文化,也可以让新时代的优秀儿女尽情地表现自己。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09 关注
诗词歌赋推荐
  • 我所知道的青果巷
  • 在常州生活多年,自2019年青果巷修复以来,有关青果巷的传说不时传入耳内,但我从未想过身临其境地去探索一番,因为我认为无论怎样修复
  • 诗词歌赋 02-09
  • 梧桐
  • 悠闲徜徉于两侧栽种梧桐富有浪漫气息的林荫大道,便会自然而然想起千古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 诗词歌赋 02-09
  • 华花郎,飞呀飞
  • 认识“华花郎”是在我的母校——桥头镇实验小学四年级那年的元旦会演。新校舍刚落成,宽敞的礼堂里一个大大的舞台,背景布上画着蓝天、
  • 诗词歌赋 02-09
  • 自然经济学
  • 自然经济学
  • 读过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以下概念: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我们知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
  • 诗词歌赋 02-08
  • 夏日乡愁
  • 每次路过它总有说不清的憧憬与眷恋。光阴为笔、书成年华。总也绕不过年少时那近似回忆的乡愁。
  • 诗词歌赋 02-08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春末夏初,周庄古镇绿意盎然,游人如织,随风飘散的柳絮给井字形状的河面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纵横交错河道上游船在徐徐荡漾与临河明
  • 诗词歌赋 02-08
  • 美哉济南
  • 从泉畔飘香的一丝风里,我寻找济南的轻柔;从辛弃疾豪放的辞章里,我寻找济南的刚烈;从漱玉泉畔清澈的泉水中,我寻找济南胜似江南的婉
  • 诗词歌赋 02-08
  • 感恩土地
  • 感恩土地
  • 每到耕种时节,满怀期冀的土地,在犁铧的刻刀下,释放出它蕴藏已久的激情,一排排泥土的巨浪,翻腾、飞跃,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 诗词歌赋 02-08
  • 雨后的蛙声
  • 连续几天的雨,似乎催熟着一个季节。是江南梅雨来了吗?屈指一算,尚有一段时间的距离。
  • 诗词歌赋 02-08
  • 老屋散记
  • 乡下大伯打来电话,说村子要搬迁,我们家那个老屋也要拆了。说这些时我听出了大伯心里的不舍,这个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的农村老汉
  • 诗词歌赋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