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统”行小队-即墨古城实践纪实稿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一路“统”行小队-即墨古城实践纪实稿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服务学校发展特色,鼓励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保护,不断深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曲阜师范大学一路“统”行小队,于2023年1月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开展了实地调研。此次实践活动围绕“扎根时代沃土,弘扬传统文化”展开,进一步鼓励学生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去发现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做好家乡民俗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
1月5日,一路“统”行小队来到了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走进即墨古城去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即墨古城本着“千年古城,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脉”的经营理念,精心打造了一座具有现代理念,又有国际视野,更有民俗文化的文明古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入驻古城,延续着历史,传播着文明;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走进了古城,独具匠心的文化自信,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达到目的地,小队成员沿即墨古城东西方向进行参观游览,由于疫情原因,许多非遗体验馆都暂时不对外开放,但经过实地考察,小队成员通过体验馆对外的宣传信息,还是了解到了一些即墨区的非遗文化,如葛村榼子、管庄竹编、即墨柳腔等。虽然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和欣赏这些艺术品,但为了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队成员在结束实地考察调研后,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据了解,即墨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俗、传统舞蹈等多种类型。目前,即墨区建立了完善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个,即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2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山东省级非遗传承人5名,青岛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即墨区级非遗传承人31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通行古今的重要纽带,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印记。近年来,即墨古城全力保护和传承具有“即墨符号”的非遗文化,引进即墨柳腔、即墨花边、大欧鸟笼、即墨老酒、即墨大鼓书、黄氏烙画、葛村榼子、即墨麻片、官庄竹编等非遗项目,点线面联动,集中展销手造精品,并将非遗传统融入旅游体验,激发文旅融合活力,进一步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民俗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想要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下去,这还远远不够,尽管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民俗文化,但仍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学术界发起的"救亡图存"式的田野调查工作,而对于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及其在整体文化产业结构中的转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老艺人人衰艺绝、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艺失传掺假等现状层出不穷,即便是幸存的年画、皮影、剪纸等经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也已日渐衰落。
    通过此次实践,一路“统”行小队充分的了解了存在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认识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面、较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在社会实践方面也充分发挥出了大学生的特殊力量。如果大学生能够发挥所长投身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中,必将对非遗保护事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2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社会实践丨“生生不息·信仰行·红韵盛京实践团”
  • 科创兴国|在披荆斩棘中开拓新视野 ,将创新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