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说】我们在家乡感悟了共产党人的“西柏坡精神”——“赤心青音”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河北行

作者:潘姗 马玉荣 梁策 来源: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赤心青音”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于这个夏天继续推进沉浸式学习之旅,他们将通过“寻访英雄后人、对话榜样人物、重走红色展馆、讲述革命故事”等不同形式跨越十三个省市开展一场来自家乡沉浸式党史学习的薪火传递。
 
第十四站,河北。2023年7月28日-29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赤心青音”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团队成员彭雨晴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走近西柏坡纪念馆,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探访闫青海爷爷,了解他背后的感人故事、重温他走过的红色足迹!
 
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7月28日,成员彭雨晴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引来游客们的驻足与拍照。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彭雨晴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寝室门口的老式大衣柜朴素、整洁。随着时间的流逝,表面油漆已经斑驳,柜门合页出现了些许松动。面对一面镜子讲解员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面镜子前,我们清晰地看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崇高风范。” 彭雨晴每一道仰视的目光里,都流露着激动、崇敬;每一句赞叹的话语中,都写满了自信、坚定。
 接着来到馆内,成员彭雨晴激动地用手指着“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并向大家朗读这段辉煌业绩,对情工人员临危不惧、冲锋陷阵的精神感到敬佩。阳光照耀在这辽阔的广场上,纪念碑下“赶考”两个黄色大字熠熠生辉,成员彭雨晴看到“赶考”内心深有触动:如今的西柏坡,一幅山青水秀的富民画卷正在徐徐铺展。曾经,党中央的“赶考”从这里出发,如今,新时代的“赶考”故事每天都在这里更新上演。我会坚定不移地扛起“赶考”的大旗,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
“走近你,我翻开一部杰作。阅读你,我亲吻锦绣山河。我看见新年在你炉膛淬火,我看见春光向你集合……”成员彭雨晴哼着《西柏坡,我是你的读者》这首歌来到了闫青海爷爷家。大家一路上看到西柏坡的村民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历史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尤其是老党员闫青海爷爷,他的身上浓缩了西柏坡人的奋斗创业史。
闫爷爷亲切地招呼大家进屋喝茶,在交谈的过程中说到《大决战》这部电影,闫爷爷带着成员彭雨晴来到院子里,向她演示怎么推动碾盘来碾去谷壳。进屋之后成员彭雨晴询问闫爷爷:“您和董必武之前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呢?”闫爷爷回忆道:“我今年七十八岁,我三岁半的时候,那时候董必武在我家住着,我得了一场病,当时没有医生,请了个神婆拜拜佛烧烧香,那个神婆说这个孩子活不长了,你赶紧把他扔了吧。我母亲把我放在家门口的碾子上。当时董必武发现了我,他把这红纸拿开,发现这小孩子嘴巴还在动,说赶快抢救,把我送到东柏坡。救回来后拉着我回了家然后跟我母亲说,这是董必武把我救回来的故事。”彭雨晴接着问:“您是如何带领西柏坡村走上致富之路的?” 闫爷爷说:“那个时候老百姓可穷了,当时我应该是十八岁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想老百姓穷该怎么办,刚开始看到好多老百姓都在种地, 但是白瞎了没什么用,就卖点土特产,想卖石榴,没石榴,我这儿当时资源匮乏。然后没办法,就商量了种点什么,种点甜瓜吧,买甜瓜的人很多,那时候忙的水都喝不上,我觉得党员得起带头作用,首先我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才能带领老百姓走出贫穷。”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使命在肩更须策马奔腾。闫爷爷虽然年纪大了,白发多了,皱纹深了,但是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腔深情从未改变。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建树的丰功伟业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奋斗。“赤心青音”团队河北分队成员将始终砥砺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9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青年学·说】我们在家乡感悟了共产党人的“西柏